在中国海南琼海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博鳌超级医院,眼视光眼科中心迎来了2018博鳌南方眼库发展论坛/第三届角膜与眼表新技术高峰论坛/第一届博鳌国际眼科论坛/第一届眼科人工智能论坛的盛大开幕,此次论坛以“创新、发展、合作”为主题,“眼库发展和合作、角膜移植手术新进展、眼表诊疗新技术和疑难眼表疾病、圆锥角膜综合诊疗和感染性角膜炎”五大板块联袂登台;来自国内外的眼科专家学者齐聚,共襄盛典。
博鳌南方眼库发展论坛上,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、青岛眼科医院院长谢立信教授做了题为“中国眼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”的专题报告,对我国眼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。
2009-2012年,在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《中国感染性角膜病社会危害和干预策略研究》资助下,组织了全国10省、市、自治区(共抽样191242人)的感染性角膜病流行病学调查。共30个单位,334名医务人员参与了该项目。 角膜病患病率2.49%,以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约13亿人口推算,我国有角膜病患者3237万人。角膜病导致至少一眼盲的患病率为0.225%,85%为单眼角膜盲。全国角膜病导致至少一眼盲人数292.5万,双眼角膜盲病人44万。感染性角膜病居角膜盲原因的首位,占36.4%,翼状赘肉相关病变29.3%,外伤性角膜瘢痕12.4%。谢立信教授分享了角膜盲患者复明最有限的治疗方案的手术方法。
中国眼库的简史和历史性贡献。1964年,中山眼科中心陈煜真、毛文书夫妇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眼库;1981年,中华眼库协会成立。谢立信教授是中国眼库创始人之一,1991年当选中华眼库协会会长。1984年美国正式成立国际眼库联合会(International Federntion of Eye Bank, IFEB)1981年,谢立信教授成功研制“人脐带血清角膜活性保存液”可保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4天。1997年.研制出效果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“角膜中期活性保存液”保存时间由原来的的4天提高到11天,在全国推广应用,遗憾的是,迄今为止,中国尚未自主生产商品化的角膜保存液。1997年,美国国际眼库联合会(IFEB)公布了中国三个会员单位: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眼库,北京同仁医院眼库,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眼库。目前在全国开展角膜移植手术较多的城市也建立了眼库。2004年,谢立信教授担任第九届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组长期间,组织了学组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了我国“眼库准入标准”。建立了眼库供体角膜活性判定的标准-“活性密度”的概念,用活性密度替代传统的活性率,是判定术前植片内皮细胞活性的理想方法,更具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。建立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诊断标准,创造性应用“数学膜性”和“生物力学”细胞形态对角膜线理论建立角膜内皮失代偿诊断标准。1989年获得我国眼科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这成果的取得,标志着我国眼库的水平正不断与国际接轨,不断迈向新台阶。